24小时热线

187-5449-8116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
艺考资讯

表演艺考大揭秘!台词考试环节技巧大放送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数:10

在表演考试里,台词环节成了不少同学的“噩梦”。虽说和播音专业相比,表演考试对台词的要求没那么高,但仍有一些同学在这方面似乎缺乏天赋。不过别担心,这类同学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台词能力,接下来这些内容可千万不要错过。

在朗诵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要点需牢牢把握。其一,要深入且透彻地理解作品内容;其二,要合理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段,精准传达作品的内在意蕴。常见的基本表达手段涵盖停顿、重音、语速以及句调。

1.停顿

停顿指的是语句或词语间在声音上的短暂间歇。安排停顿,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朗诵者自身角度看,生理上有换气的需求;从语句层面分析,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需要通过停顿来体现;从情感表达角度而言,停顿有助于更充分地抒发思想感情;此外,适当停顿还能为听众留出思考、理解和接受内容的时间,助力他们更好地领会文章含义,加深记忆。停顿主要分为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

生理停顿:这是朗诵者依据自身气息状况,在不影响语义连贯的地方进行的短暂停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理停顿不能对语义表达造成阻碍,也不可破坏句子的语法结构。

语法停顿:它体现了一句话内部的语法关系,在书面语言中表现为各种标点符号。通常情况下,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标点符号密切相关。例如,句号、问号、感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要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又长于逗号;逗号后的停顿……

 

2.重音

重音是在朗诵或说话时,对句子里某些词语加以着重强调的语音现象,通常通过增强声音的强度来实现。重音主要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类。

①语法重音

在没有表达特殊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依据语法结构的特性,对句子的某些部分进行重读,这就是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相对固定,常见规律如下:

(1)一般在短句子中,谓语部分常常需要重读。

(2)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状语通常要重读。

(3)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往往需要重读。

(4)名词前面的定语通常会重读。

(5)部分代词也常常需要重读。

如果一个句子的成分较多,那么重读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通常会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例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需要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非十分强烈,只是相较于语句的其他部分,读得稍重一些。

②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感情、突出某种特殊意义,而有意加重读音的部分,其目的是吸引听者关注说话者想要强调的内容。语句中何处使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则,而是由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情感所决定。

以“我去过上海”这句话为例:

“我去过上海。”(用于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用于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用于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此,在朗诵时,朗诵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作品,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更快速、准确地找到强调重音的位置。

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存在以下区别:

(1)音量差异: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在轻重上有一般的区别,而强调重音则会给人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其音量大于语法重音。

(2)位置关系: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合,此时语法重音要服从于强调重音,只需进一步加强音量即可。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

(3)确定难度:语法重音相对容易确定,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能找到。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则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和理解程度密切相关。

3.语速

语速指的是在说话或者朗诵过程中,每个音节持续的时长以及音节之间衔接的紧密程度。说话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说话者当时的情感状态,而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紧密相连。

不同性质的内容需要搭配不同的语速来呈现: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在朗诵时,要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灵活调整语速,而不能自始至终都采用同一种速度。

例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4.句调

在汉语体系里,字有字调,句有句调。

我们一般把字调称作声调,它体现的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句调也被叫做语调,指的是语句的高低升降态势。句调贯穿于整个句子,不过在句末音节处表现得尤为显著。依据所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差异,句调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升调(↑):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语势逐步上升。通常用于表达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例如“你真的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难道这样做是正确的吗?”“哇,这景色太壮观啦!”等句子,用升调能更好地传达出相应的语气。

②降调(↓):特点是前高后低,语势逐渐下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中,可表达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情感。像“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朵花真美啊!”“请你马上离开这里!”等句子,使用降调能准确体现出句子的情感和语气。

③平调(—):这种句调的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起伏。适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也可用于表达庄严、悲痛、冷淡等情感。比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追悼会上宣读悼词时的语句,或者以冷淡的态度回应他人时的话语等,用平调较为合适。

④曲调:全句语调呈弯曲状,要么先升后降,要么先降后升,常常会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了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达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例如“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啊!”这里的“大好人”用曲调来念,就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除了上述这些基本表达手段之外,若想让朗诵更加生动精彩,还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

在选择朗诵材料时,应挑选具有吸引力的内容,比如一段精彩的戏剧台词,或者小说里人物间充满交流与冲突的对话。要避免选择平淡无奇的散文、名家名篇以及中学课本里常见的内容,尽量选择新颖且有新鲜感的材料。

 

5.在进行朗诵时,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着重注意

第一,情感处理要真挚

朗诵需要投入真实的感情。现实中,有些人在朗诵时表现得极为夸张,要么声泪俱下,要么挤眉弄眼费尽心思,但却缺乏真情实感。真正的朗诵应该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要深入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相融合,而不是刻意地去表演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和力量。

第二,表达需具逻辑性与节奏感

①逻辑性:朗诵的表达要有清晰的逻辑。要理解作品的内容结构、层次关系,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表达,使听众能够轻松跟上思路,理解作品的主旨。

②节奏感:注意声音的起伏和语速的递进。根据作品的情感变化和情节发展,适时调整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比如,在表达激昂的情感时,声音可以高亢、语速稍快;在表达深沉的情感时,声音可以低沉、语速放慢。同时,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去理解和诠释,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和情感基调。

第三,实现人物化演绎

朗诵者要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的人物角色里,充分反映出人物的特点。这就需要深入研究人物的性格、身份、经历、情感等方面,通过声音、语气、语调等表现手段,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让听众仿佛能看到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增强朗诵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
  • 嘉圣传媒艺考地址学校地址
  • 在线咨询
  • 专业课程
  • 嘉圣传媒艺考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 嘉圣传媒艺考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