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生必看:3招搞定正剧台词
正剧,也被称作悲喜剧,它并不受喜剧和悲剧特征的严格限制,是在悲剧与喜剧之后诞生的第三种戏剧体裁。正剧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因而成为近代和现代剧作的主要类型,其反映生活的范围极为广泛。
例如,我国有不少经典正剧作品。像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或是围绕英雄人物展开情节的《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还有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龙须沟》《骆驼祥子》等,都属于正剧的范畴。正剧的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问题剧、英雄正剧、市民正剧等。
正剧的风格独具特色,它不像喜剧那样大量运用夸张手法,也不像悲剧那般氛围凝重。正剧取材于现实生活,全面地展现生活的各个侧面,既有对美好、积极事物的肯定,也有对丑恶、消极现象的否定。相较于悲剧和喜剧,正剧更贴近生活的自然状态,更加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真实性。
基于正剧的这些特点,在处理正剧台词时,虽然可以借鉴悲剧和喜剧的一些台词处理方法,但正剧更强调使用生活中的口语化表达,追求自然亲切、真实可信的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
正剧台词处理要点
(1)生活口语
正剧台词追求生活口语化,它既不像喜剧台词那般夸张怪诞,也不像悲剧台词那样激昂悲壮,而是更贴近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但这里的生活口语并非日常随意说话的状态,日常说话时口腔发音部位松弛、气息懈怠、声音平淡、语调自然,而正剧舞台上的台词需要对生活口语进行适度放大。这样做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清晰地听见和听清台词内容,同时又能感受到如同生活中交流般的自然,避免拿腔拿调。要达到舞台语言的生活口语化,演员需要经过一定的台词基本功和舞台语言技巧训练。
(2)自然亲切
要使台词自然亲切,就必须摒弃千篇一律的舞台腔。舞台腔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演员不依据人物特点和规定情境,也不考虑剧本台词的体裁和风格,采用固定的声音位置和腔调来说台词。无论饰演何种人物,都是同一种腔调;无论处于何种情境,都是同一个节奏;无论面对何种体裁和风格的作品,都是同一种味道。虽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但缺乏变化和感染力。
其二,有些演员刻意追求所谓的台词技巧,甚至违背一般的语言逻辑进行断句,追求所谓的个人风格,如洋腔洋调、“嗯、啊”的首长腔,或是区分所谓好人与坏人的语气等,这让观众听起来很不自然、不亲切。
然而,在反对舞台腔的同时,不能忽视不同人物千变万化的语气、语调和不同体裁、风格作品的特色。演员的台词只有从人物出发,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才能具有感染力。
(3)真实可信
演员要让观众觉得台词真实可信,就必须让观众感受到台词是角色发自内心的表达。
台词要由衷而发,意味着演员说台词时要有真实的情感触动,要动情且有的放矢。因为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外在体现,所以演员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缩小自己与角色之间的情感差距,将自身情感与角色情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台词听起来真诚。
创造性格化的角色台词也是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的重要前提。除了掌握前面提到的台词基本功、语言和声音技巧外,演员还需要从生活中积累各种人物说话的素材。于是之先生说过:“台词课除了教授发音、吐字归音、逻辑重音等内容外,还要训练演员听觉的敏锐性,多倾听各种人说话的特点,因为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更加丰富,语调的丰富性是书面语言难以传达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宝库,从生活中学习各种人物千变万化的语言、方言,并探寻其规律,对于创造性格化的台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