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线

187-5449-8116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
艺考资讯

表演生舞台语言核心表现手段:语言重音

发布时间:2025-04-24 点击数:1

一、什么是重音

重音,在语言表达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并非简单等同于重读,而是有着更为丰富多样的强调方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形象地比喻:“重音就好似食指,能精准指出一个句子或语节里最为重要的字词。”被赋予重音的那个字,蕴含着潜台词的灵魂、内在的实质以及核心要素。从思想逻辑的角度来看,每个句子仅存在一个主要的逻辑重音。这个重音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承载着句子的主要意思,是最需要着重强调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里,我们说话往往有着明确的目的,语言行动清晰明了,此时逻辑重音会自然地得到恰当安置;同时,我们对事物怀有特定的态度和情感,重音也会因此呈现出鲜明的色彩。

但是当我们朗读台词或是文学作品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由于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存在差异,如何合理安置重音并准确读出,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要问题。

 

二、重音的作用

重音作为交流思想的关键手段之一,始终服从于语言行动。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场景中,重音的安置与表达往往是自然且准确的,几乎不存在重音放置错误或念读有误的情况。这是因为生活中的交流目的明确,我们凭借本能就能让重音为准确传达信息服务。

然而,一旦演员在舞台上放错重音,或是重音念读不当,这就瞬间暴露出演员对台词理解的偏差,或是感受的不恰当。台词中的重音,如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密码,只有准确解读并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展现出台词的深意。

但如果演员能够在舞台上正确运用重音,精准地传达自己的行动愿望,那将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重音像一把钥匙,它能增强演员之间的信念和表演的真实感,让思想在舞台上顺畅地交流。如此一来,观众也能透过演员的表演,准确领会到人物的思想意图,沉浸在舞台营造的世界之中。

 

三、如何确定重音

重音并非是死板、机械的存在,它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宛如角色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角色的需求、渴望以及内在的情感体验。那么,该如何精准地捕捉重音呢?我们可以从人物关系入手,关注对方的反应;也能从所探讨问题的核心要点、矛盾的关键之处去探寻。综合考量确定重音的各类因素时,我们不妨将其类比为在数学坐标图形上寻找一个特定的“点”,通过垂直与水平两条线的交叉来精准定位。

每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们犹如链条上的一环,有着前后的关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们绝不能孤立地剖析每一个句子。必须将其与上下文、戏前戏后的情节紧密联系起来,依据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以及人物行动的变化,深入细致地探究每句话的意图和作用。这就如同一条垂直的线索,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为我们理解重音提供了纵向的指引。

我们在说话时,都有着明确的交流对象,并且期望自己的话语能够对对方产生影响。而横向的线索,就是从说话的对象出发,在人物关系的框架内,考量给予对方的影响以及对方的反馈。

以《哈姆雷特》中的这句台词为例:“…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在这句话里,“创痛”“打击”“都消失”“求之不得”都有成为重音的可能性。但结合前面所阐述的分析方法,我们发现“消失”才是最为关键的词汇。这是哈姆雷特在被难以言表的痛苦所笼罩,独自陷入沉思时说出的话语。彼时,他深陷矛盾的漩涡,尚未决定复仇的策略,而“创痛”和“打击”能够“消失”,正是他心中所幻想的“毁灭”的理想状态。所以,重音应当落在“消失”这个词上。

 

四、重音强调的方式

重音的强调方式丰富多样、变幻无穷,然而这无穷的变化并非毫无章法,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我们需要先探寻到这些依据,才能够借助声音的各种变化来实现强调的效果。

1.明确词汇概念以确定强调方式

当我们用语言表达一个词时,首要任务是精准把握这个词所反映的概念。从舞台语言的视角出发,要确保每个词的形、音、义都准确无误。“形”指的是词的视觉形象,“音”代表词的听觉形象,“义”则是词的内在含义。当确定某个词(或词组)为逻辑重音时,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量强调的方式。

2.运用声音技巧突出重音

重音是通过比较体现出来的,强调重音的方法并非只有增强强度和力度这一种。有时,反而会用轻而柔的声音来凸显重音;也可以采用变换音色的方式,或者利用停顿(即在要强调的重音词前有明显的心理停顿)、调整音长、拉长或缩短语音结构、加大字头力度等手段来突出重音,此外,润腔、顿音、滑音等也能发挥作用。

如何念好重音,关键在于掌握重音的性质。这取决于演员在说台词时,在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中内心视像的鲜明程度以及潜台词的内容。

 

五、应当注意的问题

1.重音的形式与词组处理

重音的呈现形式有时为一个词,有时则是一个词组。词组作为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词与词按照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表达着一定的关系。在朗读时,要避免将词组读破,尤其是成语这类具有特定含义、形式固定的词组,更不能读破、读散。

2.重音确定的灵活性

重音的确定并非机械、死板的。以高尔基《海燕》中的“……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为例,通常可把重音放在“海鸭”“生活”“战斗”等词上。但为了更深入地体现作者对海鸭的看法,增强朗诵者对它们的蔑视和抨击,也可把重音放在“这”“享受”上,从而形成新的语调。

3.重音的逻辑习惯与主次安排

前面所探讨的是从单个重音的角度来谈强调方式。若从作品的整体来看,并非每个重音都需要强调,即便需要强调的重音,也应分出层次,不能以同等程度进行强调。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
  • 嘉圣传媒艺考地址学校地址
  • 在线咨询
  • 专业课程
  • 嘉圣传媒艺考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 嘉圣传媒艺考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