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 表演艺考哭与笑的基本要领
舞台上哭与笑的基本要领
在生活中,人们的哭与笑是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而在舞台上哭与笑时,演员要紧紧抓住引起哭或笑的各种事物的形象(即哭笑的起因)。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接受来自对方的刺激,或是自己内心视象中某些形象、事物以及声音效果的刺激。
就是说,演员要用形象的刺激,引起与人物相类似的喜悦或悲伤的情感。同时在训练中,关键就是要增强控制力,掌握协调感。要增强对于气息的活动、声音的运用及面部表情变化的控制力。
通过气、声、形三者之间配合协调的活动来表达人物的特定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用行动激发情感,用一定的技巧表达情感。
一、气是指哭与笑时呼吸的运用
气是笑声的原动力。所以,演员必须首先掌握哭与笑时气息活动的方法。没有气息的支持,用嗓子干笑,是不能发出一长串儿笑声的,笑声也不会悦耳。
哭的时候也同样要掌握气息活动的方法,否则就会出现一种干哭的状态,有声而无情,或者虽然演员自己泪流满面,但因缺乏一定的技巧,观众也感受不到人物的悲痛。
二、声是指哭笑时声音的运用
要使舞台上的哭与笑在声音上不一般化,就必须使声音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富有音乐感,产生各种声音效果。这就必须注意根据哭笑的具体内容和人物造型的需要去运用调节共鸣腔的不同部位和形状。同时,舞台上的哭与笑不但具有音色的不同变化,还有高低、强弱、快慢、长短等变化。这些就造成了反映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的各种哭笑的旋律感。
所以说在训练舞台上的哭与笑时,同样要运用声音四要素的变化这一原理来解决哭与笑的声音表现力问题。
三、形是指哭与笑时的面部表情变化
人的面部肌肉具有表达感情的功能。也可以说面部各种形态的变化是面部肌肉协调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与变化是非常细微、非常灵敏的。所以说,面部表情变化是人的心理活动最主要的外部表现。平时人们所以能够通过 “察言观色” 发现彼此的思想情绪变化,就是这个道理。人在哭与笑等情绪变化强烈的情况下,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必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训练哭与笑的技巧时,必须注重面部形态的变化。
还必须使气息的活动、共鸣腔的运动与面部表情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使人感到哭与笑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从内到外的自然流露。
有时演员的笑声,声音很响,总使人感到不真实,不感人,这除了因为没有抓住笑因,笑得缺乏内容外,从技巧方面来说,主要是因为演员只注意声音效果,而面部肌肉却呆板不动,毫无表情变化。
脸上毫无笑意的时候,即使你大声 “哈哈哈”,也难以使观众感到人物的心中喜悦、欢乐的情感。所以,舞台上的哭与笑,要注意从气、声、形三方面加以训练,使三者配合活动,并且能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