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届表演生进|表演艺考生发声技巧训练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
原理: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方式,主要依靠膈肌的收缩和放松来控制气息。当膈肌收缩时,腹部向外隆起,空气被吸入肺部;当膈肌放松时,腹部自然回缩,气息呼出。这种呼吸方式能为发声提供充足、稳定的气息支持。
训练方法:平躺在床上,将双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在吸气时的隆起和呼气时的下沉。熟练后,可采用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尽量让腹部膨胀,同时保持胸部相对稳定;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控制气息均匀地呼出。可以进行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等多种节奏的练习。
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结合
原理:胸式呼吸主要是通过肋骨的扩张和收缩来吸气和呼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气息量。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起来,可以更灵活地控制气息,满足不同发声场景的需求。
训练方法:先进行腹式呼吸,当腹部吸满气后,继续通过微微扩张肋骨来增加气息量。呼气时,先收缩腹部,然后再慢慢放松肋骨,使气息均匀、缓慢地呼出。这种结合呼吸方式在表演中,比如朗诵长台词或演唱高音部分时非常有用。
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
原理:口腔共鸣是发声中最基本的共鸣方式,它可以使声音明亮、清晰。口腔就像一个共鸣箱,通过调整口腔的形状、舌头的位置等因素来增强共鸣效果。
训练方法:可以通过打哈欠的方式来感受口腔共鸣。在打哈欠的初始状态,口腔打开,软腭上提,此时发出的 “啊” 音就带有良好的口腔共鸣。还可以进行开口音练习,如 “a、o、e” 等元音的延长发音,发音时尽量把口腔打开,舌头放松、平放,体会声音在口腔中的共鸣。
鼻腔共鸣
原理:鼻腔共鸣能够增加声音的色彩和质感,使声音更加圆润、柔和。它主要是通过鼻腔通道产生共鸣,在发一些带有 “m、n” 等鼻音声母的音节和 “ing、ang、eng” 等后鼻音韵母的音节时较为明显。
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哼鸣练习来训练鼻腔共鸣。闭上双唇,发出 “嗯” 的声音,感觉鼻腔的振动。注意要保持气息的通畅,避免鼻音过重,造成声音的闷塞。还可以在发音过程中,适当将舌尖抵住下齿龈,增加鼻腔共鸣的效果。
胸腔共鸣
原理: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浑厚、低沉,增强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它主要是通过胸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共鸣,在发低音部分时作用较为明显。
训练方法:可以采用 “低哼” 的方式来感受胸腔共鸣。例如,发 “u” 音,声音尽量低沉、浑厚,双手放在胸部两侧,感受胸部的振动。也可以通过朗读一些情感深沉的文字,如诗歌或散文中的抒情段落,在低音区有意识地运用胸腔共鸣来增强情感表达。
音域拓展训练
高音拓展
原理:高音的发出需要良好的气息支持、共鸣调节和声带的正确振动。拓展音域可以使表演艺考生在演唱或表演过程中有更广阔的声音表现空间。
训练方法:可以采用 “哼鸣” 的方式逐渐向上拓展音高。从自己比较舒适的音高开始,发出 “嗯” 的声音,然后逐渐升高音调,同时保持气息的通畅和共鸣的稳定。也可以通过 “喊嗓” 的方式,如发 “咿 ——” 的声音,由低到高,逐步拓展高音。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损伤声带。
低音拓展
原理:低音同样需要正确的气息控制和共鸣配合。拓展低音能够丰富声音的层次感,在表现沉稳、深沉等情感时发挥重要作用。
训练方法:通过发 “u” 音来拓展低音。从正常音高开始,慢慢降低音调,感受气息下沉和胸腔共鸣的加强。同时,要注意保持声音的清晰度和饱满度,避免声音变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