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届表演生学会这些技巧不吃亏
作为一个演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持续而稳定的注意力;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准确而鲜明的判断力;灵敏、即兴的适应力以及真切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模仿力。这些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是整个训练过程之中的关键。
一、清晰有力的表达
清晰响亮的声音是表演的基石。话剧与戏剧主要依靠对话和演唱来传达内容,与日常交流大相径庭。表演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观众没有重复聆听的机会,若演员音量过小、语音含混,观众难以听清台词,演出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丧失表演的意义。
在即兴表演中,若缺乏扩音设备,或是剧情要求演员走下舞台,大音量就成为保障表演效果的关键。演员只有练就语音清晰、洪亮且富有穿透力的发声技巧,才能确保观众听得明白,实现良好的演出效果。因此,严格的语言技巧训练是演员提升表演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富有张力的动作
舞台表演时,观众只能从台下特定角度观看,距离远近会影响对演员动作的辨识度。为了让全场观众都能清晰捕捉到动作细节,演员的动作幅度必须足够大,有时甚至需要极为夸张。
尽管形体训练为夸张动作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表演中,这些动作要自然、优美、得体,并且符合人物性格。舞台上的所有外部动作,都应以内心情绪为依据。有些演员在舞台上出现的无意义动作,既不符合人物情绪,又显得慌乱无措,这会严重损害角色形象,应极力避免。
三、精准多变的表情
演员的表情变化需紧密贴合剧情中人物的情感需求。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有着各异的表情,从悲伤到喜悦、从惊讶到欢喜、从愤怒到愉悦,这些情绪的瞬间转换,是衡量演员演技的重要标准。
演员需要做到表情快速转变,并能有意识地控制,这样才能引领观众融入剧情,随着演员的情绪起伏而沉浸其中。
四、克服紧张的胆量
怯场和紧张是每位演员,尤其是初学者难以避免的心理现象,也是成长为优秀演员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要克服这种心理,关键在于摒弃私心杂念,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扮相、语音、动作是否完美,以及观众的评价,更不要担忧演出失败或被他人比下去。
在上场前和表演过程中,演员应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才能自然流畅地完成表演。在表演技能训练中,经常举办小型表演会或参加艺术培训机构组织的实践演出,是克服紧张心理的有效途径。
五、丰富灵动的想象
想象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但能否充分发挥和利用想象力则至关重要。在舞台表演中,想象力是演员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无论是研究角色还是再现角色,演员在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想象。
想象源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内心的情感体验和记忆,以及大胆的幻想与联想。但所有想象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与逻辑,同时遵循艺术规律。演员应将培养想象力视为终身的重要任务,因为它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和演艺生涯。
六、自然流畅的交流
表演必须依据规定情境进行,不可随意发挥。在规定情境中与他人交流,是许多业余演员容易忽视的环节。交流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与对手的直接交流、与观众的间接交流、与不存在的对象交流以及自我交流,这些都是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交流的对象可以是物品、他人,也可以是自己。
舞台表演形式丰富多变,与对手交流时,演员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把观众当作亲密的朋友,这样交流起来才能轻松自然。未经相关训练的演员往往惧怕交流,与对手眼神交汇时会感到不自在。眼神交流和心灵沟通是表演的关键,真正优秀的演员懂得运用眼神传递情感,通过有无眼神交流以及交流的质量,可以检验演员对作品人物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和谐统一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被称为态势语、身姿语或体语,是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势、服饰等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形式,是人类运用姿态辅助表达情感的能力与技巧。要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演员必须将优美的肢体动作与丰富的面部表情完美结合。
肢体语言能够在无声中传达极为丰富、微妙的情感世界,是一种非词语性的社会交际工具。其表现应简练鲜明、自然适度。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核心,如同心灵的屏幕。演员要通过眼神、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协调统一,搭配精彩的口语表达,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