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届表演艺考生注意!演好哭戏的秘诀在这里
“哭!也算时间哦!”在表演的世界里,哭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每一位表演生的功底与实力。对于表演生而言,掌握哭的技能至关重要,不会哭,便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表演生。
哭泣,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抽泣:这宛如受了委屈的孩子,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带着含蓄与内敛,满是忧伤。抽泣时,身体微微颤抖,声音断断续续,每一声都似在诉说着内心的委屈与无奈。
2.饮泣:想哭却不能哭,只能将泪水硬生生地吞进肚子里,这种哭比抽泣更为含蓄,情感也更为复杂。它像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内心的痛苦在沉默中翻涌,表面却强装镇定,仿佛有千言万语都只能埋在心底。
3.痛哭:这是最直接的哭,以“哭”为主导,它所表达的情感可以与任何情绪相结合。愤怒到极点时的痛哭,是情绪的火山爆发;兴奋到极致时的痛哭,则是喜悦的极致宣泄。这种哭,是情感的尽情释放。
4.哭诉:这是哭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哭诉又可分为激情与非激情两种,“诉”还有通知、告知的含义。就像《甄嬛传》里,甄嬛宣布雍正驾崩时,面无表情,泪水缓缓滑落,情绪平稳,那便是非激情的告知类哭诉。在哭诉中,演员不仅要展现出悲伤的情绪,还要通过语言传达出特定的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在需要时哭出来呢?
1.借助外力:虽然这种方法不被提倡,但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外力,包括借助特殊的音乐来营造悲伤的氛围,或者使用洋葱、眼药水等物品刺激流泪。然而,这种方式所产生的眼泪缺乏情感的支撑,难以真正打动观众。
2.投入真情:动真情流出的眼泪才是有灵魂的。演员可以回忆自己真正伤心的时刻,让泪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入戏是关键,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才能随时随地流泪。孙俪曾说过,对于哭戏,不要只想着哭,目的性太强反而会适得其反,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当演员与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眼泪便会成为情感的自然流露。
3.引导感官:通过引导感官,让鼻子产生发酸的感觉,将意念集中于鼻子。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是通过身体的生理反应来引发哭泣,需要演员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哭戏,是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验着表演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希望每一位表演生都能掌握哭戏的技巧,用泪水诠释出角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