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的表演艺考生5个声乐练习小技巧
1、学会呼吸
现代声乐训练提倡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既不同于传统的胸式呼吸,也区别于单纯的腹式呼吸。练习时可以模拟嗅闻芬芳鲜花时的自然呼吸状态:轻柔而缓慢地同时用口鼻吸气,充分扩张呼吸道,包括口腔和鼻腔在内的所有共鸣腔体都要自然打开。关键要避免肩膀紧张上提,而应让气息自然下沉,感受胸廓和腹部如同充气的气球般均匀舒展地向外扩张。这种呼吸方式能为发声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气息支持。
2、控制气息
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关键在于保持气息的稳定输出,避免瞬间耗尽导致声音中断。可以通过延长发"s"音来练习,在持续发音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控制腹部肌肉(包括小腹和腰背部)逐渐向内收缩。在气息运用方面,重点在于保持气息流动的自然顺畅,让气流平稳、持续地通过声带振动发声,不要屏息或者过于用力。要找到气息与声音之间的平衡点,使发声既轻松又富有表现力。
3、无声练习
无声准备练习包括面部表情肌的激活训练,要求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变化;口腔肌肉的协调控制练习,如将舌面完全展平、充分打开喉腔等;以及全身肌肉的协调性训练。通过系统的无声练习,可以逐步建立起发音器官各部位肌肉的协调运作模式,使后续的声音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声与共鸣
唱歌最重要的是找到舒服自然的发声方式,既要适合自己,也要符合歌曲风格。关键是要放松——喉咙打开,舌头和面部肌肉都不要紧绷。
声音的共鸣很重要:
高音要用头腔共鸣,感觉声音从眉心出来,这样声音更亮
低音要用胸腔共鸣,这样声音更厚实
唱高音时也要带着点胸腔支撑,不然声音会太单薄
记住几个要点:不要憋着嗓子唱,声音要像流水一样顺畅,多练习感受不同部位的共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放松着唱,用好头腔和胸腔的共鸣,让声音又好听又有力。
5、音准训练
音准训练主要靠视唱练耳,但平时练声时也要重视。建议多唱音阶练习,每个音都要唱得稳稳当当,不能有滑音。可以选一些艺术歌曲来练,这类歌曲旋律严谨,能帮你培养精准的音准。
唱歌时要养成好习惯:
耳朵要时刻听着自己唱的声音,发现不准马上调整,多积累正确的音准记忆,慢慢改掉不好的发声习惯。
记住:音准就像搭积木,每个音都要放得准,整首歌才不会跑调。坚持这样练,你的音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