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生朗诵四大扣分项误区
1.避免“大喊大叫”
有些同学朗诵时喜欢提高声音,放开嗓子的喊叫。仿佛不这样就不能使表达的感情充沛,有热情。也有的同学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声音好,洪亮等等。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朗诵者把注意力都用到了声音上,也就很难与去感受作品的内容和做恰当的语言表达。
我们只要在生活自然的声音基础上,把音量适当的放大,使在场的观众都能听清,听见就可以了。但每次朗诵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音量。当然那种喜欢嘀嘀咕咕的低声细语,让人听不清,听不见的朗诵同样是不符合不恰当的。
我们要注意在朗诵时要掌握好自己的声音,注意音量要适当的留有余地。
2.不要拿腔调“刻版朗诵”
有些同学在学习表演之前参加过一些朗诵比赛。以至于他在学习表演之后,在台词处理的时候,总是喜欢拿腔拿调的去朗诵。
有的同学呢对于作品缺乏认真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而是去摆弄一些刻板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表现激动的时候就高声大叫,悲哀痛苦的时候就哭腔哭调愤怒的时候就粗声粗气,高兴时就尖声尖叫等等……
表达作品的一切语言形式,处理方式都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要有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感受。在朗诵中没有任何模式可学,那种刻板化的朗诵腔只能使人感到虚假造作,令人听着难受。
3.不要过多的乱用动作
朗诵时,有的同学总爱乱加过度的手势,表情和动作。
朗诵中的手势,表情和其他动作是需要的,但他们仅仅是对语言的表达,其辅助和强调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泛滥成灾,不能作图解释的动作表演。
否则会让人感到多余,使人眼花缭乱,影响和分散了对作品的表达与朗诵效果。
朗诵中的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动作要适当熟练,鲜明,既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又要在朗诵时不露斧凿地自然真挚的做出,使其动于中而行于外。
4.不要“表演”
有的同学在朗诵的时候,尤其是在描绘作品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时,就常常。扮演了起来。
要记住朗诵绝对不是演戏,朗诵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把作品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把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行为状态等真挚的体现出来。
朗诵不是表演,不能依靠表演来进行。要注意和改正朗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自己的表达能够做到真挚自然,生动,感人,准确。